二战期间,许多城市因战略轰炸和激烈巷战遭受了毁灭性破坏。柏林作为德国首都,在盟军空袭和苏联红军进攻下,市区90%建筑被摧毁,树木砍伐殆尽,水电系统瘫痪,战后清理废墟工作量达4亿立方米。华沙在1944年起义中85%建筑被夷为平地,古典建筑几乎荡然无存,西方观察家曾预言该城百年内无法重建。斯大林格勒战役持续199天,整座城市在苏德拉锯战中化为焦土,双方伤亡超过200万人,德军第6集团军全军覆没。

长沙的破坏模式较为特殊,1938年文夕大火因误判信号导致全城人为纵火,持续五天五夜焚毁了这座三千年古城的地面文物和建筑。随后日军对长沙进行百余次轰炸,配合四次会战的炮火打击,使120多条街巷成为残垣断壁。米兰作为意大利工业中心遭受盟军地毯式轰炸,即便在1943年意大利投降后仍持续被炸,1945年解放时多个城区完全消失。这类城市破坏数据在游戏二战风云中通过建筑损毁率、人口衰减等数值具现化。

战略轰炸造成的破坏具有系统性特征。东京经历106次空袭,50%建筑损毁;德累斯顿轰炸投下3900吨炸弹,25%-90%城区被毁;广岛原子弹导致93%建筑物瞬间蒸发。游戏机制需还原这种破坏层级:普通轰炸造成点状损伤,燃烧弹引发区域持续伤害,核打击则产生瞬时全域破坏效果。长崎受原子弹袭击后建筑损毁率为60%,低于小仓80%的预估破坏值,这种差异在游戏中体现为不同武器的杀伤半径和衰减系数。
城市重建过程构成游戏后期玩法核心。慕尼黑70%城区被毁后,废墟材料被用于建造奥林匹克公园人造山丘;华沙依据战前测绘图纸复建老城,这种精确修复在游戏中表现为特殊重建任务。资源分配系统需平衡清理废墟、临时安置与永久建设的关系,参考长沙大火后4771人清理队伍20天完成街道疏通的历史数据,游戏中的重建效率应与劳动力投入呈非线性增长关系。

军事设施破坏直接影响游戏战略布局。伦敦遭受德国V系列导弹袭击,关键交通节点损毁改变防御部署;柏林150座军工厂被炸瘫痪德军补给,这些要素转化为游戏中设施损毁的连锁反应机制。玩家需要预判铁路、桥梁、电站等基础设施的脆弱性,其破坏会导致部队移动速度下降30%-50%,这与历史上苏军攻克柏林时对交通系统的针对性打击数据吻合。
根据德累斯顿40万栋建筑损毁记录,游戏内建筑抗爆值设定为250kg炸弹/100㎡的摧毁阈值;柏林战役每日建筑损失率0.8%转化为游戏内持续伤害公式。人口系统则模拟东京轰炸造成14万人死亡、100万人无家可归的难民机制,通过住宅容量、粮食配给和医疗设施等参数形成动态人口模型。